京师花木最古者原文及赏析?
《阅微草堂笔记·藤花与青桐》“京师花木最古者”原文与翻译
京师花木最古者,首给孤寺吕氏藤花,京城最古老的花木,要属给孤寺吕家的藤花,
次则余家之青桐,皆数百年物也。其次就是我家的梧桐,它们都已经生存数百年了。
桐身横径尺五寸,耸峙高秀,夏月庭院皆碧色。这棵梧桐,直径有一尺五寸,它清秀挺拔,枝叶茂盛,高耸于庭院之中,每到夏季,院内一片绿色。
惜虫蛀一孔,雨渍其内,可惜的是,树干被虫子蛀了一个洞,雨水长年积于内,
久而中朽至根,竟以枯槁。久而久之,树干腐烂连及树根,终于枯死。
吕氏宅后售与高太守兆煌,又转售程主事振甲。吕家那所宅院,后来卖给了太守高兆煌,高太守又转卖给主事程振甲。
藤今犹在,其架用梁栋之材,始能支拄。如今,那株藤花还在,支撑藤箩的架子是用栋梁之材搭成,十分结实。
其阴覆厅事一院,其蔓旁引,又覆西偏书室一院。藤箩枝叶形成的树荫覆盖着厅前的院子,它的枝节向旁边伸出,又覆盖了偏西书房的院子。
花时如紫云垂地,香气袭衣。藤花盛开时,犹如紫云垂地,香气袭人。
慕堂孝廉在日(慕堂名云龙,庚午举人,朱石君之妹婿也。慕堂举人在世的时候,(慕堂名云龙,庚午举人,朱石君的妹婿。
与余同受业于董文恪公),与我一起就学于董文恪公。)
或自宴客,或友人借宴客,觞咏殆无虚夕。有时宴请客人,有时朋友借这个地方宴请客人,饮酒赋诗,简直没有空过一个晚上。
迄今四十余年,再到曾游,已非旧主,殊深邻笛之悲。光阴荏苒,转眼四十余年过去,旧地重游,已非旧主,我不禁像魏晋时的向秀怀念老朋友嵇康一样,伤感不已。
倪穟畴年丈尝为题一联曰倪穟畴老先生曾为藤花题了副对联
:“一庭芳草围新绿,十亩藤花落古香。”:“一庭芳草围新绿,十亩藤花落古香。”
书法精妙,如渴骥怒猊,今亦不知所在矣。书法之精妙,笔势就像渴极的马奔向泉水和发怒的狮子越过山石的样子,气势袭人。如今,不知这副对联落于何处了。
赏析,朱自清《看花》?
朱自清《看花》赏析
朱自清这篇《看花》的散文,写扬州人家是如何种花、买花、赏花的。
朱自清是扬州人,他对家乡的生活习俗是很了解的。在扬州人家的住宅小院里,的确如 朱先生所描述的那样,常常是筑上一座花台,养上几十盆花木。应该说,这院子里一定有一位爱花的主人,但朱先生却说:“这只是普通点缀,不算是爱花。”
湖上园亭,皆有花园,为莳花之地。……养花人谓之花匠,莳养盆景,蓄短松矮杨杉柏梅柳之属。海桐黄杨虎刺,以小为最。花则月季丛菊为最。冬于暖室烘出芍药牡丹。以备正月园亭之用。
扬州人领略花的趣味,不单是眼观花的形色,也喜爱鼻闻花的清香。特别是便于佩戴和携带的香花,扬州人尤为喜爱,由此,扬州便有以卖香花为业的人。朱自清在《看花》中写道:夏天的早晨,我们那地方有乡下的姑娘在各处街巷,沿门叫着,“卖栀子花来。”栀子花不是什么高品,但我喜欢那白而晕黄的颜色和那肥肥的个儿,正和那些卖花的姑娘有着相似的韵味。栀子花的香,浓而不烈,清而不淡,也是我乐意的。我这样便爱起花来了。
由朱自清的栀子花,扬州人自然会联想到与之同类的珠兰花、茉莉花,也会联想到扬州人倍感亲切的扬州民歌《好一朵茉莉花》:
好一朵茉莉花,好一朵茉莉花,满园花开香也香不过它,我有心***一朵戴,看花的人儿要将我骂。
你怎么理解"花开自美,评说由人"这句话,说说你的见解。当怎样做才能拥有这样的心态?
"花开自美,评说由人"这句话由自然界的花草联系到社会上的人。花朵开放绚烂、色彩缤纷,给人一种美的欣赏。评说由人,因嘴吧长在别人脸上,说美说丑皆由人。一桌丰盛的菜肴,只能合大众口味,但无法满足所有的食客,有喜辣的,有喜甜的,有淡的也有偏咸的。同样一个人或一件事,不同的观点,不同的角度,就会产生各种不同的看法和评判。
(竹径通幽处,禅房花木深。)赏析?
出自唐朝诗人常建的 《题破山寺后禅院》原文如下 清晨入古寺, 初日照高林。
竹径通幽处, 禅房花木深。山光悦鸟性, 潭影空人心。万籁此俱寂, 但馀钟磬音。竹径通幽处,禅房花木深。诗人穿过寺中竹丛小路,走到幽深的后院,发现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。这样幽静美妙的环境,使诗人惊叹,陶醉,忘情地欣赏起来。我以前一直以为是“曲径通幽处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