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徵明的书法怎么样?
文徵明是科举考试的失败者,但是他的书法、文学造诣都是吴门四子的三个人传授的。
他他用刻苦两字弥补了先天的不足,突破天赋的神话。他的书法取法赵孟頫,并且上追晋唐,具有妍美迺劲的特点。
雅是因为他久于浸泡在诗书之中,俗是因为他抽出时间接触社会和各种层次的人。克服了儒家重学而轻实践的形式,也克服了法家刻薄暴燥的焦急。
总之,文徵明的书法很有实力,也具有观赏性。
文征明苏州人,明代画家、书法家、文学家,明代四大江南才子之一,他的书法属吴门流派,是明代时期主要流派,是典型的江南文人书风,他的字工整而文雅,流暢而俊秀,与元代趙孟頫有很多相似之处,他对古法进行了精研和揚弃,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,为雅俗共享的一代书法大家。
【书画造谐极深之文徵明】
图文/赵子尨
文徵明其人
文徵明号称衡山居士,世称“文待诏”、“文衡山”。因官至翰林待诏,私谥贞献先生,也称之“文待诏、“文贞献”。
文徴明为江苏苏州人士。其是明代杰出之画家、文学家、书法家、道家。他为人谦和而耿介,宁王朱宸因仰慕他的贤德而聘用他,而他托病不接受聘用。
他的珍贵作品《甫田集》流传于后人。
文徴明书画誉满天下
文徴明之书画造诣非常深的奥妙,且极为全面,诗、文、书、画无一不精、出色,后人称之为“四绝”之全才。
诗宗白居易、苏东坡、文受业于吴宽,学书于李应祯,学画于沈周,并与其沈周共创“吴派”。在绘画史上又于沈周、唐伯虎、仇英联合称之为“明四大家”,在诗文上再于祝枝山、唐伯虎、徐祯卿并称之“吴中四大才子。
文徵明于书法,很有意思,早年,他的字并不怎么样,有一年生员考试,因书法不佳,名列第三。受此***,他才发愤学书,于是,才有了书法史上的文徵明。
文徵明的书法,尤以小楷最为人称道。明代的楷书,受元人约束较深。他的小楷,早年受赵孟頫影响较大,中年后师法欧阳询,晩年又取法钟王。
文徵明的小楷,极力寻求一条古拙苍劲的书风道路,以改变元代楷书的柔媚之风,尤其是晚年作品,厚拙的风格更加突出。
其早年小楷,如《琴赋》《草堂十志》,字迹清秀,婀娜多姿;而晚年小楷,如《归去来辞》《醉翁亭记》,骨力劲健,楷法不懈。
文徵明,属于较全面的书法家,诸体皆能,他是吴门继祝枝山之后,在书法上最有影响的书家,其后代及门生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吴门书家群,对后代书家有较大影响。
更多文章,敬请关注千年兰亭。
谢谢邀请参与此话题讨论,明四大家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,他作为明四大家之一,在书画上能有所作为,与他书法和绘画天份是分不开的,天道酬勤,他努力勤奋好学,天老爷都会帮他,他在正楷书法上,有自已的个性,我对书法不怎么研究与探索,水平有限,他虽然不能比肩中国顶级书法大家之一,但他能在书画上取得明代四大家之一,找到了自已在历史上的书画地位定位,实属不易!至于他达到什么水平,他追学那位***,水平如何。。。。。。本人才疏学浅,讲不出什么道道!讲不出什么条条来!。。。。。。弘扬继承保持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,书法中国第一国粹,值得一望一看一观一见一阅一欣赏的。。。。。。文征明兰亭序册页的啵。岁月无痕历史如歌,你如歌嗨我也如歌!我认为他在正楷书法上。。。。。。杆杆的杆杆的。。。。。。有自已的书法个性。
。
文征明
“道复花卉豪一世,草书飞动似之”中“道复”指书家?
此中的[道复],指的是明代画家陈道复。
陈道复(1483--1544)明画家,初名淳,字道复,后以字行,改字复甫,号白阳山人,长洲(今江苏吴县)人。曾从文徵明学书画,后不拘师法。书工行草。山水学米友仁而笔迹放纵。擅写意花卉,淡墨浅色,风格疏爽,后人把他与徐渭并称“青藤白阳”,为明代中期水墨写意花卉画创出新格调的代表人物。徐渭曾云:“道复花卉豪一世,草书飞动似之。”陈淳开启了晚明险怪老辣、神气盎然的个性书法的先声,成为晚明狂草大家。有什么被日韩“偷走”的传统文化?
我是桃叶渡络白,感觉被日韩“偷走”的传统文化太多了这里简单说几个,比如日本的和服、韩国的韩服、朝鲜服就是由我国传统服饰汉服,演变成他们现在的样子;他们的许多礼仪也是在古代中国礼仪之邦学过去的。
比如前几年上过热搜的一条新闻,“韩国向世界文化遗产申请端午节”,当时引起了国人热烈的讨论,端午节在我国历史悠久,是纪念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,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,在中国人民心中有着重要的地位,被韩国这么一“闹”,顿时炸开了锅。
没有想到,这一场“端午”风波居然被韩国申请成功了,不过他们申请的是“江陵端午祭”,跟我们中国的端午风俗完全不一样,韩国的端午祭是在端午时间段特有的一种巫俗祭祀活动,为期二十天至一个月,由舞蹈、萨满祭祀、民间艺术展示等内容构成,这与中国人吃粽子、划龙舟、纪念屈原是两回事。
但是吧,“端午”二字在国人心中已经有一个固定的概念在了,被人家这么一弄,总觉得怪怪的,毕竟“端午”二字是我们取的,你要在这段时间内创造一个节日,可以不用这个名字吧。这种“抢注”申遗的行为,多少令人心里不舒服。
这一点也让国人认识到有关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缺失性,我们自己的东西,要好好保护好。
韩国还有一个让人“忍不了”的事情,居然非说孔子是他们国家的人。
韩国所谓的历史专家曾说孔子是他们国家的人。
韩国1987年出版的历史书籍《国家历史五千年》认为商朝是东夷人建立的,不是华夏民族;又记载孔子虽然出生在鲁国(今山东曲阜),但是他的祖籍是宋国人(今河南夏邑县),他是从宋国迁移到鲁国的,而宋国正是商朝遗民建立的国家,肯定是东夷人,而在韩国的历史中,朝鲜半岛当时被韩国称之为东夷,所以认为孔子是韩国人。感觉他们是在“尬聊”。
这个说法还有一个“根据”。两千五百多年下来,孔子的子孙遍布世界各地了,除了中国大陆以为,韩国最具代表性,因为在我国元朝的时候,一位孔子的第56代孙随代表团访问高丽,没有回来,而是在高丽生活了下来,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,韩国孔子的后裔有自己的族谱、组织,还有很知名的“孔氏大宗会”。目前在韩国生活的孔子的后裔已经传至了86代,中国只传到了80代,所以就认为孔子是韩国的了。
可笑了,后代传至得多了几代,难道不是因为结婚结得早、生得早的缘故吗?而且孔子后人第8代逐渐繁荣起来,在传至30代的时候,孔子后代人数达到6万余人了,第56代又不止一个,孔子的后裔的佼佼者也有许多,仅凭这点根据就说孔子是韩国人,谁都不会认同的。
日本,我国传统的品茶、插花呀!
日本的茶道很流行,它将日常生活行为与宗教、哲学***、和美学融为一体,成为一门综合性的文化艺术活动,不仅仅是物质享受,而且通过茶会、学习茶礼、陶冶性情、培养人的审美观和道德观;日本的花道,是以插花为手段,来提高人民精神世界修养为目的的一种生活方式。
这两种是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茶文化和插花艺术,传到日本之后,成为修身养性的一种艺术行为、生活方式的一部分。
宋代可谓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巅峰时代,文化、艺术、工艺等等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。《梦梁录》记载:“焚香点茶,挂画插花,四般闲事,不宜累家”焚香、煮茶、挂画、插花,这宋人称为的“四艺”,是宋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,它们蕴含着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雅趣,是古代文人追求雅致生活的一部分。
这“四艺”通过嗅觉、味觉、触觉、和视觉提升人们的艺术修养,达到修身养性的功效。由于一些历史的原因,这些传统的文化有所流失,不复宋代的繁荣鼎盛。
茶道、花道中的“道”是日本的说法,中国的茶文化、传统插花艺术流传道了日本,从单纯的趣味、***,前进为表现日本人日常生活文化的规范和理想。
经过几百年的发展,现代日本茶道分成了二十来个流派,发展成现在的样子。日本的花道,根据日本人自身的喜好、欣赏的角度和四季花草的不同等因素产生了两、三千个流派。
所谓“喝水不忘挖井人”,日本的茶道和花道等等发展到如今的这个样子,不要忘了,起源在中国哦!